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属于中医“热毒斑疹”范畴。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炎,称为药物性皮炎或药疹。
药疹是一种典型的过敏性或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而在皮肤病中,变应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患者的过敏必须在活动期才会发病,一个人的变应性在不活动期,使用某种药物也可很久不发病,而到活动期时突然发病。反之,亦有发几次后产生免疫,再用前面不再发生药疹。
引起药疹的药物必须具有抗原性。有些药物,如磺胺、抗生素、安眠药、退热镇痛药等。抗原性强,引起的药疹亦较多,抗原性弱的药物如铋制剂等,引起的药疹就很少。
一个人只对某一种药或某一些药过敏,而不是对所有的药过敏。
发生药疹的人,在第一次用药后,一般要经过4—10日,平均七、八天的潜伏期,使抗原性药物在他体内引起抗体的产生,再用药后,就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出现药疹。如过去已用过药,重用后可在几分钟至24小时内,一般在10小时左右发病。
由于药物种类很多,各人体质的特异性又不一样,同一种药在不同人身上或在同—人身上的不同时期,可产生不同形态的药疹。反之,不同药物又可在同一个人或不同人身上产生同形的药疹。
剥脱性皮炎就是药疹中严重的一种。
剥脱性皮炎潜伙期长(20天以上),病程长(1一3个月下等),病情严重。起病缓慢或突然。病程中常有不定时畏寒、发热。并发生皮肤显著水肿,特别是面部,常有渗液结痴。患者有2--3个星期左右的典型剥脱阶段。此时皮肤大片脱落,重的两手如戴破手套,两足如穿破袜子一样。甚至体无完肤。
剥脱性皮炎系全身反应性病变,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热毒斑疹范畴,由于热毒极盛,气血两燔,故见症多端而急重。
一、血热受风型:皮肤先见大片发红,迅速延及全身,出现大片鳞屑,灼热瘙痒,寒战高热,口燥咽干,心烦,头昏,谵语,便秘尿赤,舌绛苔黄。治宜凉血清热,散风解毒。
二、湿热蕴毒型:皮肤见片状红斑,迅速延及全身,鳞屑脱落,滋水渗出,基底潮红湿润,鳞屑黄腻,剧痒,或恶寒壮热,烦渴不欲饮,呕恶纳呆,舌红苔黄。治宜清热燥湿解毒,祛风止痒。
三、血虚风燥型:鳞屑脱落,两手如戴破手套,两脚如穿破袜子,自觉瘙痒,周身乏力,心悸气短。治宜养血祛风,润燥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