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痛经

    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的范畴。

    女子月经来潮的前后几天或月经期中,发生下腹部疼痛或其他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的,叫“痛经”,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腰骶酸痛、全身无力等。多数妇女在行经时有不同程度的盆腔不适的感觉,如果腹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的,不能一概称为痛经。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类型。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未生育过的年轻女子,体质衰弱或对疼痛敏感的人更易发生。于月经前一两天就出现症状:一阵阵的下腹胀痛或腰酸,严重的可牵涉到外阴、肛门等部位,持续时间可长可短,一般在经血流畅后,疼痛就逐渐消失。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还不十分明了,精神因素可能有很大影响。对月经现象抱有羞涩、恐惧、厌恶等心理的,痛经的就较多。内分泌失调、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狭窄、子宫位置过度前屈或后屈,都可引起痛经。有些病人的子宫内膜不成碎片而成整片排出,引起子宫肌肉强烈收缩,产生痛经,待整片内膜排出后痛经也即好转,这叫做膜样痛经,也属于原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已生育过的妇女或中年妇女,一般经检查可找到发生痛经的原因如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等疾病。这种痛经常在月经来潮之前开始,持续整个月经期间,到月经干净,盆腔充血解除,腹痛及其他症状才逐渐消退。原发疾病治愈后,这种痛经即可消失。

    祖国医学认为痛经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通则痛”。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主要原因是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感受寒凉,瘀阻经络,(寒湿凝滞),或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气血虚弱)。

    (一)气滞血瘀型:由于经期劳累过度,或精神不愉快,以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瘀血停留,月经排出困难,“不通则痛”。表现为下腹胀痛,连及胸胁,疼痛拒按,经色紫黑有块。舌质暗红有瘀点,脉沉涩。治宜疏利肝气,活血逐瘀。

    (二)寒湿凝滞型:经期涉水、淋雨、游泳、坐卧湿地或过食生冷等,使寒湿聚积于胞宫,血得寒则凝而不畅,经血流通受阻滞而腹痛。表现为血经前或月经期中下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或混有血块,面色青白,舌边紫暗,脉沉紧。治宜湿经散寒,活血止痛。

    (三)气血虚弱型: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两亏。症状有:经期或行经后下腹隐隐作痛,缠绵不休,按压下腹则痛减。经色淡红,量少质稀,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色淡,脉细弱。治宜补益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