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相兼脉与主病: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017/07/31  老方中医疑难病网  发布者:老方中医疑难病网
相兼脉与主病: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疾病的表现和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临床常见的脉象,常是反映疾病多个方面的相兼脉。 
    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脉象的综合表现。只要不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或几种单一脉,都可能同时出现而成为相兼脉,如浮紧、浮数、沉迟、沉细数等,其临床意义一般是组成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总合,如浮紧脉主表寒证;浮数脉主表热证、沉迟脉主里寒证;沉细数脉主里虚热证等等。 
    脉象的描记:以脉搏描记器描出脉搏波曲线,可分为波辐、主波、升枝、降枝、切迹及重波等。由于描记仪器的性能不同,测量参数的标准不同,结果不太统一,但据现在描出的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洪脉、弦脉、滑脉、涩脉、细脉、大脉、紧脉等不同脉象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切脉所得基本一致。如浮脉是在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可描得明显的曲线,而施加外压(相当于切脉重按)时,脉波反而减低;沉脉则相反,不加外压时描不出波形,要加相当的外压才能描出波形曲线;洪脉曲线是波幅特别高,主波陡直上升,很快下降,相当于切脉时的来盛去衰;弦脉曲线在主波上升后,延续一个短时间开始下降,故主波顶点是平坦的;相当于切脉时如按弓弦;数脉与迟脉是脉搏的速率改变,描记所得与切脉是完全一致的;滑脉曲线上升与下降均迅速,重搏波明显,显得来往流利如珠;细脉波幅低,上升与下降斜率均较小;涩脉波形的上升与下降均较细脉更缓慢,脉峰及下降支均见细小切迹,切脉时感到不流利。 
    脉象产生的原理:在这方面的研究上也积累了一些资料。脉象的变化是有其广泛的病理、生理基础,其变化与心血管功能及神经体液调节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脉象是由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等组成,与心搏排出量、心瓣膜功能、血压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质和量以末稍血管的功能状态等有关。 
    浮脉的形成可能是心搏排血量减少(或正常),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有关,在心电图上可见电压降低。 
    迟脉在心电图上可见窦性心动过缓,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性心律等引起。 
    数脉在心电图上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可由于感染等因素,致血压下降,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或由于心肌兴奋性增加,心肌力量减弱,而致心搏代偿性增加。 
    虚脉多为心搏排出量减少,血管弹性阻力降低,血压降低所形成。 
    实脉的形成与心排出量和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有关,其脉压正常。 
    滑脉心排血量正常或稍高,血管弹性阻力正常或减少,血液变稀,血流量增加,因而血流畅通,在血管上显示出波浪形经过。 
    涩脉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搏排血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等因素有关。 
    洪脉可能与心排血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脉压大,血流速度增快等有关。 
    细脉可能与心功能下降,心排血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脉压小等因素有关。 
    濡脉可能与心排血量减少,血管弹性阻力不高有关。 
    弦脉的形成可能与动脉壁弹性差或动脉硬化,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壁增厚,舒张时血管直径较小致血管阻力增加,动脉紧张力高及血压增高等因素有关,疼痛及肝病时出现弦脉可能为神经体液的变化对血管功能影响的结果,其形成因素比较复杂。 
    紧脉可能与心排血量增高,周围血管收缩,动脉紧张度增高等因素有关。 
    促脉或为心房纤颤,或有心动过速伴期前收缩。 
    结脉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各种期前收缩、逸搏、停搏及房颤等。 
    代脉见于期前收缩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二联律、三联律。 
    促、结、代脉均为脉律不整,主要是心脏本身的病变所形成,某些药物如洋地黄中毒等也可引起结、代脉。 
    (二)触诊 
    触诊是医生用于对病人肌肤、四肢、胸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柜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1.皮肤触诊: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皮肤的温凉,一般可以反映体温的高低,但需注意热邪内闭时胸腹灼热而四肢额部不甚热,甚至皮肤欠温,皮肤的润燥,可以反映有汗、无汁和津液是否耗伤,如皮肤湿润,多属津液未伤,皮肤干燥而皱缩,是伤津脱液,气阴大伤,久病皮肤十分干燥,触之刺手,称为肌肤甲错,为阴血不足瘀血内结。皮肤按之凹陷成坑,不能即起的是水肿,皮肤臃肿,按之应手而起者,为气肿,虚胖。 
    2.四肢触诊:四肢欠温是阳虚的一种表现,四肢厥冷,是亡阳或热邪内闭,身发热而指尖独冷,可能是亡阳虚脱或热闭痉厥的先兆,手足心热是阴虚发热的一种表现,此外,四肢触诊还应注意检查四肢的瘫痪或强直。 
    3.胸部触诊:诊虚里,可辨疾病的轻重。虚里的跳动(即心尖搏动),在胸部左乳下第四、五肋间,内藏心脏,为诸脉之本。凡按之应手,动而不紧,不缓不急,是宗气积于胸中,为无病之征。其动微而不显的,为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宗气外泄之象。若动甚仅是一时性的,不久即复原,则多见于惊恐或大醉后。正常情况下胖人跳动较弱,瘦人跳动较强,不表示病态。 
    按心下,即按胸骨以下的部分的软硬压痛与否,心下按之硬而痛的,是结胸,属实;按之濡软而不痛的,多是痞证,属虚。 
    4.腹部触诊:辨病变的部位、腹痛及症瘕积聚的性质。 
    病变在脘腹(中上腹)属胃、在两胁下(左右侧腹)属肝胆,在脐周围属胃或大小肠,在小腹属肝、膀胱或肾。 
    按压后疼痛减轻的(喜按),多属虚痛,按压后疼痛加剧的(拒按),多属实痛、热痛。 
    腹部有块物,按之软,甚至能散的,称之为瘕或聚,多属气滞,部位固定,按之较坚,不能消失的称为瘕积,多属瘀血、痰、水等实邪结聚而成。 
    5.按俞穴:脏腑病变可以在相应的体表穴位出现反应,通过在经络俞穴上进行触诊,发现结节、条索状物、痛点或反应过敏点,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如肝炎病人在期门和肝俞穴有压痛;胆囊疾病的患者在胆俞穴有压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在足三里穴有压痛,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在阑尾穴(足三里下一寸)有明显压痛等等。
5、“唇色”望诊的方法
    唇红润湿燥适度,肠胃健康。
  唇青紫中医称为“紫绀”,这是机体缺氧或药物中毒的征象。常伴有面色暗红或淡青,胸闷不舒或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唇皲裂指口唇出现裂隙或裂沟,古称“唇燥裂”,是维生素B2缺乏及阴虚火旺的症状。
  上唇干枯为大肠病变,伴有口臭口疹、耳鼻不通等症状。
  唇色泛白为血虚的特征,血液循环弱,冬天四肢冰冷发紫,若营养不良,起居无常,容易导致贫血。
  唇苍白为大肠虚寒,有腹泻、胀气、腹绞痛、冷热交加等症状间或出现。
  下唇苍白为胃虚寒,会出现上吐下泻、胃部发冷、胃阵痛等症状。
  下唇绛红色为胃热,并见胃痛、腹胀等症状。
  唇内红赤肝火旺,易脾气急躁。
  唇内黄色有肝炎迹象,肝胆一定不佳。
  唇色火红发烧,心火旺,呼吸道有炎症。
  唇色暗黑而浊者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时见便秘、腹泻、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
6、“步态”望诊的方法
    1.保护性跛行: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这种保护性患足点地跛行,多见下肢受伤者。 
    2.拖腿性跛行:走路时,健腿在前面患腿拖后,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 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可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 
    3.间歇性跛行:开始走路时步态正常,但走不了多远(严重者不到百米) 患者就因小腿后外侧及足底胀麻疼痛而被近停步,需蹲下休息片刻,待症状缓 解后再重新起步。走走歇歇,因此称为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腰椎管狭窄症、坐骨 神经受累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供血不足患者。 
    4.摇摆步态:走路时患者靠躯干两侧摇摆。使对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 提足前进。所以每前走一步,躯干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好像鸭子行走,所以又称“鸭行步”。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的“O”型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患者。 
    5.高抬腿步态:走路时,患腿高抬,而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跨越门 槛之状,所以又称“跨越步态”。主要是由于小腿伸肌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 垂状态。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常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6.足跟步态:走路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表现躯体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可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患者。 
    7.划圈步态:走路时表现为患腿膝僵直,足轻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勾。 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 直腿蹭地并向外侧划一半圆前走一步。由于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所以又称“仿瘫步态”。此外,还有慌乱步态:多见于脑动脉硬化、脑肿瘤、头部陈旧性外伤等;醉汉步态:主要见于小脑或前庭疾患;踏地步态: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髓型颈椎 病以及脊髓痨等患者;交叉步态:多见于大脑瘫、截瘫等患者。 
7、“笑态”望诊的方法
    正常人的笑,是心情愉快的表露。医学家们发现,许多长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笑。我国的老寿星就是一副笑容可掬的形象。然而,笑容中也可能藏匿着某种疾病的蛛丝马迹。医学上称这种与疾病相伴随的笑为“病理性的笑”。 
    老年人在罹患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症时,因脑组织发生缺血性退行性变,导致脑功能失调,可发生无意的笑,多数可伴有上肢震颤、步态不稳、语言不清等症状。 
      儿童患了大脑发育不全症,可表现出特殊的憨里憨气的笑“傻笑”,而且常伴有明显的智力障碍。 
      大量酗酒后,由于大量的酒精进入人大脑组织,使得大脑的兴奋抑制功能失调,而出现狂笑。这说明酗酒者已经急性酒精中毒了。
    发生破伤风的病人,因咀嚼肌群呈强直性痉挛。口角缩向下方,上唇紧贴牙齿呈“苦笑”状。
      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大脑功能不正常,有“幻听、幻视”等症状,因而常自言自语,嘻嘻傻笑。 无法克制的笑,称为强制性笑。一些专家认为,这种笑往往是提示病人脑部有细胞变性、脑动脉样硬化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仔细观察,若发现有这些病态的笑,就应及时就医, 让医生“顺藤摸瓜”,从笑声中识病,从而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