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蛇丹”、“蛇串疮”、“蜘蛛疮”。
带状疱疹由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疲乏、感冒、肿瘤、某些药物等均可是发病诱因。但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减低时,也可诱发本病。
带状疱疹多在春秋季节发生。患过本病,很少有复发的病例。
发病前患处多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或伴有轻度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皮疹大多发生在身体一侧,多见于腰胁部。初起皮肤发红,出现群集的丘疹和水泡,周围伴有红晕,常沿神经分布呈“条带状”,自觉疼痛和灼热。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内容物初为透明,约三、五天后可呈浑浊。严重时可出现血疱(出血性带状疱疹)或坏死(坏死性带状疱疹)。常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发生在眼部的带状疱疹还可引起结膜炎、溃疡性角膜炎,甚至可引起眼球炎或脑膜炎。
带状疱疹的特点是局部显著疼痛,个别病人皮疹消退后疼痛仍顽固不退。如果带状疱疹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进入带状疱疹后遗症期,留下反复的神经疼痛。
本病多由神经内伤以致肝胆火盛,另因肺湿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疼痛原因是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搏结,阻于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或者说肝火脾湿郁于内,毒邪乘之诱于外,气血瘀阻为其果。毒火稽留血分,发为红斑,湿热困于肝脾,遂起水疱,气血阻于经络,则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