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祖国医学的“痛经”,“症瘕”等范畴。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样组织长于子宫内壁以外部位的疾病。由于异位之内膜,在激素作用下不断的增生、分泌反应、脱落和出血,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多发生于30-45岁妇女,常伴有不孕症。怀孕以后,病变和症状能缓解甚至痊愈。绝经以后卵巢功能消失,病变随即逐渐萎缩吸收。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症状有:
(1)痛经。约半数病人以痛经为主要症状。痛经的特点是继发性和进行性加重,疼痛的部位开始在下腹、直肠,亦可扩展到腰骶部和大腿。往往于月经前1-2天开始痛,到月经干净后才缓解。此外尚有性交疼痛,肛门坠痛等。
(2)不孕症。
(3)月经紊乱。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不规则。
(4)脐部、腹壁伤痕、阴道或宫颈出现疼痛的蓝色结节,在月经期明显增大。
(5)少数病人可有低烧。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征,随病变发生的部位而不同:病变在子宫时,子宫呈结节性增大,质比一般肌瘤要硬,病变在盆腔腹膜时,子宫呈后倾后屈位,周围增厚,活动受限,可在子宫直肠陷凹或子宫骶骨韧带上触及硬结节,有明显压痛,这些硬结节在月经期则增大;病变在卵巢。在一侧或双侧附件部位时可触及有粘连的囊性包块;病变在阴道或子宫颈时,可在后穹窿或宫颈粘膜下看到紫篮色小结节。
《金匮要略》说:“经水不和,少腹满痛”,《医学入门》记载:“血滞淤积于中,与日生新血相结搏则为疼痛”,《医林改错》中有关少腹逐淤汤的用法,有如下的描述,少腹结块疼痛,或有结块而不疼痛,或痛而无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皆能用少腹逐淤汤治之。这里所列举的一系列症状,基本上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相符合的。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多因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气郁必致血凝血淤,聚而成症瘕,淤血阻滞经脉而致痛经。淤积日久不消,则化湿热,蕴结下焦,加重痛经,影响生育。总之,气滞血淤,症瘕积聚的形成是病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