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66063799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常见病、多发病,因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而命名。溃疡主要(约98%)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不一,中上腹疼痛为其最主要的症状,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疼痛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特点。上腹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后缓解。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且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出现上述节律。疼痛发作可持续数天、数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发作者多见。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达一、 二十年,甚至更长。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在中上腹部,或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多在中上腹稍偏高处,或剑突下偏左处。疼痛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尚能忍受。消化性溃疡除上腹疼痛外,尚有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 多数病人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消化性溃疡的首见症状。

  病理病机:
  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一、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及影响因素。
  1.胃酸一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尤其是胃酸的作用,在溃疡形成中占主要地位。
  2.神经精神因素。持续、过度的精神紧张、劳累、情绪激动等神经精神因素常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
  3.幽门螺旋杆菌系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削弱粘膜的保护因素。
  三、其它因素
  1.遗传因素有关。
  2.饮食、药物、吸烟的影响食物和饮料对胃粘膜及其屏障可以有物理性(过热、粗糙等)或化学性(如过酸、辛辣、酒精等)损害作用。多种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利血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在吸烟的人群中,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显著高于不吸烟者,其溃疡愈合过程延缓,复发率显著增高,以上与吸烟量及时间呈正相关性。
  3.全身性疾病的影响。如肝硬化术后,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
  综上所述,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增强和或胃粘膜防护机制的削弱是消化性溃疡的根本环节。任何影响这两者平衡关系的因素,都可能是消化性溃疡发病及复发的原因。

  辅助检查:
  一、X线钡餐检查是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钡气双重对比造影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二、内镜检查。对消化性溃疡可作出准确诊断及良性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三、胃液分析。
  四、粪便隐血检查。溃疡活动期,粪隐血试验阳性,经积极治疗,多在1-2周内阴转。

  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采用制酸药、抗胆碱能药、组胺H2受体阻断剂、胃粘膜保护药等,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并发症。但至目前为止,现有的各种疗法尚不能改变消化性溃疡的自然病程和完全预防溃疡的复发。对于急性溃疡穿孔、大量出血、器质性幽门狭窄及胃溃疡疑有癌变的病例, 可考虑手术治疗。
 
  根据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属于祖国医学的“胃痛”或“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由于饮食所伤,损及脾胃,脾不运化,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致胃痛,肝气郁结,日久又可化火,而致肝胃郁热;火邪又可伤阴,而致胃阴亏虚,气滞日久,又可导致血瘀,而致气滞血瘀,胃痛经久不愈,损伤脾阳,则寒自内生,导致胃失温养,而成虚寒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