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胃痛,舌红绛无苔,舌糜烂疼痛,舌体缩小,贫血,腹泻,消瘦。萎缩性胃炎多发生于青壮年。胃脘作痛多为隐痛,或刺痛,或冷痛,胃中或有嘈杂、烧灼感,食后作胀,或口干,喜食酸物。平素乏力易倦,面色少华,腹胀暖气,多见便干,但有少数病人便溏。
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是以粘膜退化、胃壁变薄,胃腺萎缩为特征。症状持续,病程长。如果具有上述症状,作胃液分析发现胃液中游离酸减少或缺乏,空腹胃液中常有上皮细胞、白细胞、粘液及细菌等,再借助胃镜检查,可发现胃粘膜呈灰色或灰绿色,或粘膜层变薄。局限的萎缩区粘膜隆起,并可清晰见到粘膜下血管等病理改变即可确诊。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于胃粘膜长期处于炎性刺激状态,导致胃粘膜退化变薄、胃腺萎缩的病理改变,使分泌胃酸的功能减退,胃酸减少或缺乏,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以胃阴不足为多见。老方堂中医认为发病原因与饮食有关,平素饮酒,进食辛辣肥甘,暴饮暴食,或久服刺激性强的药物,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治宜酸甘化阴,养胃理气止痛。
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一般可分以下三种类型:
1.胃阴虚
食欲不振,胃脘痛,口干,舌红绛无苔,脉细数。
2.气滞血瘀型
食欲不振,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
3.湿盛困脾型
食欲不振,胃脘闷胀,口淡不渴,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