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是因外来刺激使黄斑部结膜的上皮组织逐渐向角膜表面伸展形成一片三角形带有血管组织的胬肉,形似昆虫翅膀故此得名。因胬肉逐步向角膜中央蔓延,故祖国医学称“胬肉攀睛”,俗称“黑眼珠上长肉”。
现代医学认为,翼状胬肉是由于慢性炎症,风砂、灰尘、阳光的长期刺激,使结膜组织增厚;内眦部的泪阜与半月形皱襞的结缔组织在夹化带异物和泪液的刺激下,致使结膜组织肥厚性增生;沙眼和慢性结膜炎的刺激等因素所致。
祖国医学认为,是因心肺两经风热壅盛,恣食五辛酒浆,脾胃蕴积湿热,上蒸于目;劳欲过度,耗损心阴,暗夺肾阳,水不制火,使虚火上炎而成病,多见于从事野外工作的男性。
翼状胬肉的临床表现是:目睛上起膜,逐渐变厚,有血丝相伴,红赤高起形成胬肉,渐向黑睛攀侵,呈三角形,自觉眼部瘙痒。胬肉头尖高起,厚赤如肉者发展迅速,影响视力,症状不明显,胬肉头平,体薄如蝇翅,色白或淡红色者,发展缓慢,不影响视力。不同证型的症状:
1、心肺风热型:证见胬肉初生,渐见脓起,赤脉集布,多眵多泪,痒涩羞明。
2、脾胃实热型:表现为胬肉头尖高起,体厚赤瘀如肉,生长迅速,痒涩不舒,眵多粘结,口渴欲饮,便秘尿赤。
3、阴虚火旺型:证见胬肉淡红,时轻时重,涩痒间作,心中烦热,口舌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