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是胸膜壁层和脏层的炎性病变。起病一般较为急剧,但也有缓慢的,症状轻重不一,以胸痛为主要症状,一般尚有中、高度不等的发热、畏寒、干咳、胸痛为剧烈尖锐针刺样,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部分病人有时表现为容易出汗,身体虚弱,全身不适,或胸腔积液突增而有胸闷气急,紫绀,端坐呼吸等。也有的可咳出大量脓痰或血性痰,演变为脓胸。可出现杵状指、趾,气管、心脏可向健侧移位。
临床上胸膜炎有多种类型,一般分以下十种:
(1)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即“干性胸膜炎”,胸膜局部渗出少量纤维蛋白而无胸腔积液。多由肺部炎症蔓延至胸膜所致,多数无症状,少数病人有局限性针刺样胸痛。
(2)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即“渗出性胸膜炎”,为浆液和纤维蛋白渗出积聚于胸腔内,常由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肿瘤性胸膜炎所致。胸痛气急为主要表现。
(3)结核性胸膜炎;由结核菌从原发综合征的淋巴结经淋巴管到达胸膜,或胸膜下的结核病灶蔓延至胸膜所致。临床主要有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常有胸痛,气急及结核中毒症状。
(4)肿瘤性胸膜炎:由胸内或胸外癌肿,直接侵犯或转移至胸膜所致。主要表现为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并伴原发病灶的相应症状。
(5)化脓性胸膜炎:多由肺、食道、腹部感染等蔓延至胸膜所致。表现为恶寒、高热、胸痛、咳嗽和咯吐脓痰。
(6)真菌性胸膜炎:多由放线菌、白色念球菌累及胸膜所致。
(7)结缔组织病胸膜炎: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以胸痛、气急及原发疾病症状为主要表现。
(8)胆固醇性胸膜炎:为胸液中含有大量的游离胆固醇结晶,可能与脂肪代谢障碍有关,临床症状轻微。
(9)乳糜胸:为胸液中含淋巴乳糜,多因肿瘤、淋巴结结核、丝虫病肉芽肿压迫或损伤胸导管和乳糜池所致。胸闷、气急为主要表现。
(10)血胸:是指明显的胸腔内出血。是由于自发性气胸、含血管的胸膜黏连撕裂、或出血性胰腺炎等病因所致。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甚至休克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肺主宣发水谷津液的功能失职,脾主运化水湿功能失职及肾主温化水液功能失常,导致水液停留胸胁而形成悬饮。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与结核、细菌感染、变态反应,肿瘤,化学及物理等因素有关。
胸膜炎的主要诊断依据为剧烈尖锐如针刺样胸痛,发热,干咳。肺功能可有肺活量减低或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变化。听诊闻及肭膜摩擦音,呼吸音减低消失,伴有积液增多时, 则肋间隙消失。X线胸部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超声波探测有助朴对胸腔积液的定位、定量。实验室检查白血球增高,血沉加快。胸腔穿刺液化学分析和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亦有助于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在加强抗菌素治疗基础上,适当应用激素类药物,以促进液体吸收;胸腔穿刺抽液和对症治疗等。若并有慢性化脓性炎症,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本病中医多属“胸痛”、“悬饮”、“咳嗽”、“发热”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外感阳热之邪,邪正相抗,阳盛于外,故发热畏寒;热乘于上,首取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血乃属阴,赖阳气以运行,气行血亦行,气滞则血凝。邪毒蕴结于胸,阻碍气机,脉络瘀滞血运不畅,以致不通则痛,故胸痛剧烈,似针锥之状,随活动而加剧;元气亏耗,肌腠弛松,津失气摄,则容易出汗,身体衰弱无力;饮停于胸,清阳失于输布,肺气受损,肺络阳气不充,则气促,紫绀,端坐呼吸而不能平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