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偏瘫属于祖国医学的“温病”、“痿证”、“痿蹩”等范畴。
小儿急性偏瘫是一种由许多疾病组成的神经系统综合征,而非独立的疾病。小儿平时比较健康,突然出现程度不同的一侧肢体瘫痪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小儿急性偏瘫应排除遗传病、先天畸形或分娩过程中所致的偏瘫。
小儿急性偏瘫分为症状性(获得性)偏瘫与特发性偏瘫(原因不明)两大类。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偏瘫目前约占30%。
症状性偏瘫的病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各种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霉菌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病等。
2.持续性惊厥和癫痫持续状态引起的脑神经细胞损伤。
3.外伤。
4.心血管疾病。
5.其他病因如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白血病、血友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风湿性脑血管病等均可导致小儿急性偏瘫。
临床表现:发病形式大致有三种:
①暴发起病,高热,突然惊厥,意识障碍,或首先以癫痫持续状态发病,抽搐停止后即发生偏瘫。
②偏瘫发展较慢,1—2天内症状明显,3~5天内达高峰。
③反复发作短暂性偏瘫,数小时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则成为永久性偏瘫。
偏瘫多发生于一侧,但有时双侧均发生偏瘫,或左右交替出现。发病2~3周后,偏瘫大多由弛缓性转变为强直性,2~3月后出现肢体挛缩。轻症偏瘫可于发病后1周内痊愈,也可经3—4个月才逐渐消退,约有半数病例偏瘫长久不愈,成为后遗症。
部分患儿可有感觉障碍或语育障碍。
部分患儿有局限性癫痫或癫痫大发作,也有的患儿在急性偏瘫1年后或数年后才出现癫痫。
智力障碍是小儿急性偏瘫的症状之一,患儿注意力不集中,过分激动、任性,学习成绩下降,与他人不合作,甚至出现严重的智力不足。
小儿急性偏瘫是一种综合征,平时健康的小儿突然发烧、惊厥、意识障碍,并出现明显的偏瘫者即可作出诊断。但需要通过腰穿、脑血管造影及CT检查等才能确诊。
中医认为“五脏使人痿”,不论痿蹩、脉痿、筋痿……,其病均由于热。热毒炽盛,瘀阻经络,故肢体瘫痪不用,治宜清热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