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梅核丹)
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中医将此类病归于“梅核丹”的范畴。老方堂中医认为湿是热蕴于脏腑之内,寒湿侵袭于外,热与寒湿腥蕴结,致脉络痹阻或经络瘀结、气血凝滞而发病。
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是以皮下脂肪组织小叶间隔内细小血管受累为主,产生结节性皮肤损害为特征的过敏性血管炎疾病,病程慢性,反复发作。
损害均先见于两小腿,尤其是小腿的下2/3,呈散在分布,不限于伸面或屈面。在反复发作过程中逐渐累及大腿和臀部,偶有累及前臂者,以大腿下部两侧为多。患者先感局部疼痛和压痛,而后触及皮下结节,数目常在10个以内,当其他部位受累时,不仅损害数目增多,并因部位不同,损害形态亦稍有变异。一般约为蚕豆至杨梅大小,边缘可触及,中等硬度。初发损害较小而位置较深,故多呈肤色,或为淡红色至鲜红色,随着持续时间延长,红色可加深。在3~4周内,红色先退,残留轻度色素沉着斑,而结节损害完全消退则较晚些。有一种比较特征的损害,其持续时间较长,较前述损害稍大些,呈紫红或暗红色,中央皮肤光滑发亮,甚至脱屑,或有柔软感,但从不破溃,吸收后亦无皮肤萎缩凹陷现象。臀部和大腿损害位置均较深,一般较硬,皮肤不红或呈淡红色,多数只可触及。外踝后损害为扁平状的圆形硬结,皮肤颜色为淡红,周围组织水肿明显。所有损害均散在分布,少见扩大融合倾向者。
全身性症状依发病缓急而不同,一般是困倦不适,或食欲不振。多数病例不发热,少数病例下午低热,劳累后升高;或有在结节发作之前后几天内高热的。较特别的是少数患者午后畏寒甚至寒战,继以发热,午夜出汗退热,次晨如常。无持续高热病例。在损害发作期下肢酸软无力,肌肉胀痛。若损害数目较多,小腿下部可出现轻度水肿。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以膝关节为多,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根据其临床表现,老方堂中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临床辨证施治。
1、热毒伤血证 丘疹,红斑,风团,小水疱,出血。 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可伴随的症状:斑丘疹,或坏死性溃疡,或灼热,或疼痛,或发热,或小结节,或咯血,或大便出血等。
【治则】 清热解毒,凉血消疹。
2、 热毒瘀结证 丘疹,红斑,风团,小水疱,关节肿胀疼痛。 口渴,舌质暗红瘀紫,苔薄黄,脉涩略数。 斑丘疹,或血疱,或坏死性溃疡,或灼热,或疼痛,或发热,或小结节,或咯血,或大便出血等。
【治则】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3、湿热痰郁证 丘疹,红斑,风团,小水疱,表情沉默。口苦,肢体烦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头沉头昏,或斑丘疹,或血疱,或溃疡,或灼热,或疼痛,或发热,或小结节,或大便不畅等。
【治则】 清热燥湿,解郁化痰。
4、 阴虚血热证 丘疹,红斑,风团,小水疱。 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五心烦热,或盗汗,或斑丘疹,或心烦失眠,或溃疡,或灼热,或疼痛,或发热,或小结节,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 滋补阴津,清热凉血。
5、 阴虚痰热证 丘疹,红斑,风团,小水疱。五心烦热,肢体烦重,舌红少苔,或苔黄腻,脉沉细滑。口干咽燥,或盗汗,或斑丘疹,或血疱,或溃疡,或灼热,或疼痛,或发热,或小结节,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 滋补阴津,清热化痰。
6、寒湿伤血证 丘疹,斑色晦暗,风团,小水疱,出血。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畏寒怕冷,或斑丘疹,或坏死性溃疡,或疼痛,或小结节,或咯血,或大便出血等。
【治则】 散寒燥湿,温阳止血。
7、寒湿痰瘀证 丘疹,斑色晦暗,风团,小水疱,疼痛。口淡不渴,肢体困重,痛如针刺,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脉沉涩。手足不温,或斑丘疹,或坏死性溃疡,或小结节,或咯血,或大便不畅等。
【治则】 散寒燥湿,温阳化痰,活血化瘀。
8、 寒瘀夹热证 丘疹,斑色暗红,风团,小水疱,疼痛。口淡不渴,痛如针刺,舌质淡红瘀紫,苔薄黄,脉沉涩。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口渴不欲饮水,或斑丘疹,或坏死性溃疡,或小结节,或咯血,或大便不畅等。
【治则与选方】 温阳化瘀,兼清郁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