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真心痛”、“胸痹”、“厥心痛”等范畴。
冠心病,系指冠状动脉病变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与发病原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主要与脂质代谢紊乱和动脉壁的机能障碍有关。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引起血液内胆固醇,脂蛋白等脂质过多在动脉内膜中沉积,形成斑块,使动脉壁失去弹性而变硬,以后在其深部发生崩溃,软化形成粥样物,冠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由于冠状血管阻塞发展缓慢,建立了充分的侧支循环,所以一般不会对身体发生不良影响,但在冠状动脉痉挛、急性阻塞、侧支循环尚未能充分建立的情况下,则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纤维化等后果。
冠心病以胸骨后、心前区出现发作性或持续性疼痛或憋闷,疼痛常放射至颈、臂或上腹部为特征。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饮食不节,痰饮内生;情志不畅,肝郁阴伤等引起,而以年高肾气日虚者为多见。心阳不振,痰瘀阻络为其主要矛盾。
中医治疗本病一般分为以下四型:
(一)心阳不振:胸闷憋气,阵发性心痛,心悸,失眠,气短,自汗,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缓或结代。治宜温心阳,通脉络。
(二)痰瘀阻络:心胸绞痛时作,痛引肩背,胸闷气短,舌质暗,舌边舌尖有瘀点,脉沉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三)阴虚阳亢:胸部憋闷疼痛,头晕痛,心烦易怒,口干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平肝潜阳,活络通脉。
(四)气阴两虚:胸闷心痛,有时夜间憋醒,心悸气短,腰腿酸软。食少眠差,舌紫暗,苔白少津,脉细弱或结代。治宜益气养阴,生血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