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根据发生发展的不同情况,可分为下列各型:
(一)皮肤型 按皮损不同特点,又可分为固定型、淋巴型、血源型3种类型。
1.固定型 损害固定于损伤部位而不沿淋巴管向外传播,称为固定型,约占皮肤型的30%,无明显自觉症状。皮肤损害呈多形性除结节外亦可表现为毛囊 性脓疱,斑块,疣状,肿瘤状损害及溃疡等,直径一般约1~3cm。以上损害多无特异性,不易确诊,病期往往较长。
2.淋巴管型 最常见,约占皮肤型的70%。可分 为两种,一种见于肢端,损害由远端感染病灶沿淋巴管向近端作带形传播,形成典型的带状损害,容易诊断(图11-13);另一种见于肢端以外的其他部位,由于淋巴管分布不同,因而损害不一定呈带状。原发性损害(初疮)多为坚实,无弹性,可移动,无压痛的结节或肉芽肿,开始常见于右手指或右手背,但不一定有外伤史。约经2~3周后,继发性损害常自初疮处沿淋巴管成串地先后出现,呈带形分布,有时还可向淋巴管分支即淋巴管两侧分布。从数个至数10个不等,常为蚕豆大小的肉芽肿、结节、脓肿或溃疡。肉芽肿或结节呈皮肤色或微红,日久结节变软,形成脓肿,破溃后出现溃疡。近几年来,面部损害相当多见(图11-14),值得注意。有时可见以1个较大的肉芽肿损害或结节为中心,外围有5、6个以至10余个小结节或丘疹,呈卫星状排列。局部淋巴结往往不受影响,如淋巴结肿大压痛,则多由继发感染所致。此型患者很少发生血行播散,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呈慢性病程,预后好,但很少自愈。
3.血源型 本型罕见,约占皮肤型的1%,乃病原菌通过血循环播散所致。首先表现为散布全身较多,较大的皮下硬结节,以后变成脓肿,切开或破溃后,往往成为持久排脓的慢性溃疡。病原菌侵犯溃疡附近的皮肤,可形成新的病灶。也可侵犯粘膜。此型虽不侵及内脏,但全身症状严重,患者往往呈急性病容,如不及时治疗,数月、数周后可死于恶病质。